图片转自互联网
激光大师蔡瑞芳“封刀”事件
2012年2月14日,据台湾《联合晚报》消息,雷射(激光)近视矫正手术在台湾非常普遍,但台湾最早引进这项手术的台北医学大学眼科兼任教授蔡瑞芳,最近突然宣布,今后不再动这种手术。他表示,因长期观察发现,不少当年接受雷射手术的患者,十多年后视力明显下降,分析可能和当年动刀后角膜瓣发炎有关。
蔡瑞芳在声明中指出,他是在台媒记者的探询下,才透露他已一段时间不做近视手术。这些日子来,他也一再强调激光近视手术有其安全性、准确性及角膜不结疤性,不再做激光手术是他个人的决定,他没有反对激光近视手术的意思。
蔡瑞芳教授
身为眼科专业医师,他无法回避一个事实,那就是准分子激光层状角膜成型术 (LASIK)在角膜上创造了一个角膜瓣后,由于角膜瓣没有愈合,虽让激光手术达到准确性及不结疤性,却也出现某些和传统认知不一样的病理机制。
例如,病患接受LASIK手术后,如果感染病毒出现疱疹性角膜炎等病变,角膜病变的临床表征,可能和没有做过LASIK手术的角膜不一样,增加治疗难度。
蔡瑞芳表示,这些术后10多年、20年后视力才明显减退的病患,并没有白内障、青光眼或黄斑部病变,加上视力无法完全矫正,他才怀疑可能和角膜瓣没有愈合产生的长期发炎有关,在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,他只有选择停刀。引起了海峡力两岸的恐慌[1]。
蔡瑞芳的担心
让蔡瑞芳提高警惕的是“角膜瓣”所造成的问题。当手术医生将掀起的“橘子皮”重新盖回眼球后,被激光切割过的部分会在两天内完全修复,但重新被覆盖上去的角膜无法再与周围的角膜衔接、愈合,而是会像一片花瓣一样,永远留在患者眼睛里。
“激光矫正近视手术只有20多年的历史,角膜瓣也是新出现的事物。在诊断中,医生很少会考虑到它的影响,这就可能贻误患者的病情。”蔡瑞芳说。 引进激光矫正近视手术19年之后,蔡瑞芳仍然在不断追踪自己那些患者的病情。他发现,一些病人手术后一开始都没有问题,也没有白内障、青光眼和老年花斑病变等其他问题,但在十几年后,他们的视力会慢慢下降,时好时坏。通过抗炎药,蔡瑞芳能让他们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,但仍然无法像普通人那样完全恢复正常。
他据此作出推论:如果患者本身有慢性发炎的疾病,比如过敏性结膜炎、干眼症症候群,并且在十几年里没有得到有效处理,那发炎细胞就有可能沉积在角膜瓣的空隙中,造成病人视力的反复。
不过,蔡瑞芳也强调,出现这些问题的概率并不高。在19年的治疗中,蔡瑞芳一共做过近一万例手术,如今出现视力下降到0.5左右的患者,只有10个人。
“我只是希望提出一个呼吁。我们应该正视这样一个结构的转变,因为它会影响到一些疾病的病理机制。” 蔡瑞芳说。不过,在蔡瑞芳看来,对于大部分普通人,只要接受了完整的术前检查,激光矫正近视手术仍然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矫正视力方法。
影响
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宣布“封刀”后近视激光手术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。近日,广东省卫生厅出台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管理规范(试行),设定了准入门槛,主刀医生须为眼耳鼻喉科专业的执业医生。未满18岁、近视超过1400度等被列为相对禁忌症。
该规范规定,眼部活动性炎症、眼周化脓性病灶、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、已确诊的圆锥角膜、严重干眼症等11种情况列为绝对禁忌症。
此次规范明文规定近视超过1400度为相对禁忌症。罗列的相对禁忌症包括了年龄不满18周岁、近视超过1400度、远视超过600度、散光超过600度、青光眼、糖尿病、妊娠、哺乳期、癫痫、焦虑症、抑郁症等精神疾患。 |